老街区注入新活力,通过协调居民、商家、部门等多方利益,将永庆坊恩宁涌水尾的商业开发用地营造为城市公共空间,为广州老城区增加了4500㎡的口袋公园,将城市闲置的边角地活化为“金角银边”,居民、游客纷纷点赞。这个今年5月开放的广场,恰是永庆坊片区最生动的那笔留白。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2022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启动“老城新生”伙伴计划,搭建政府、企业、高校师生、民间组织和广大市民的开放合作平台,以政策沟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核心理念,坚持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坚持市场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助力,探索全社会广泛参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新机制新模式。促成6个项目实施见成效、10个项目处于实施阶段,推进2个项目方案深化、2个项目协同谋划培育。其中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大地广场和吉祥广场在今年5月落成开放。
保护发展并进:文化与经济双向赋能
要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保护”与“发展”经常被置于非此即彼的两端,将保护视为限制对高品质生活追求的沉重包袱,视为经济发展、城乡建设中的“暂停键”,但保护不应被视为发展障碍,而应尊重历史、立足当下、面向未来,让保存着中华民族精神密码的文化遗产无声地滋润当代、滋养未来,让历史文化赋能城市发展。
如何有远见地开展城市更新,转变思维定式,从关注短期回报到重视长期效益,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人居环境品质提升,文化、经济、社会等多位一体协同发展,将“暂停键”化作“加速键”?这需要政府部门、开发者有长期主义的视野与决心。永庆坊项目,便是代表之一。
理念转变:从商业开发到城市公共空间营造
永庆坊水边地块位于荔枝湾涌水系在恩宁片区复涌段的水尾,恩宁涌与永庆坊商业区、周边居民区的交汇处,呈现出L形的空间形态。改造前空置荒废、围挡遮蔽,场内杂草丛生,周边居民出行不便、生活环境不佳。作为城市消极空间,地块的品质提升变得刻不容缓。
项目范围。
该地块开发数年来,编制过酒店、展览馆、小型商业中心等系列方案。2019年,计划建设为英迪格酒店,建筑高5层,面积8522㎡。后因考虑到永庆坊作为标杆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意义,2022年起,万科对方案进行了迭代调整,转向能够创造更多引流价值和传播效益的文艺高地(据此,2022年伙伴计划公布项目名称为“永庆坊荔湾涌艺术文化街区”),融入艺术展览馆和小型商业等功能,建设面积2000㎡。以上商业开发运营有望弥补永庆坊修缮利用带来的高额成本。
文艺高地方案。
2022年,该项目入选了首届“老城新生”伙伴计划。在伙伴计划里,政府部门服务定位为“园丁”,精心挑选“种子”,聚焦项目培育,而非充当“审批者”“设计师”角色,立足构建“企业友好型、团队友好型、项目友好型”的合作共生氛围,鼓励支持改革创新,让每个主体、每个团队、每个项目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到“有事就服务、无事不打扰”。
方案编制期间,伙伴计划开展了街区历史研究,希望能支持项目建设。作为广州西关文化的重要栖息地,恩宁路区域历史可追溯至明代建立的十八甫商业街圩。至清代,西关日趋繁荣,西关大屋及竹筒屋为主的聚落布局日渐成型,以荔枝湾涌水系为脉络,两岸居住、商业排布,形成岭南水乡的生活景象。
1860年广州城图局部(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藏)。
1929年广东省广州市图局部。
1938年广州市全图局部恩宁路地区历史地图。
历史上荔湾涌水系两岸的水乡生活景象。
项目周边依然有不少祖辈长期居住于此的原住民,他们期望这里能恢复过去岭南水乡的生活意境,有舒适的亲水空间、有可以坐下来的成片树荫,有老人孩子可以活动的空间,整体巷道能打通方便走动。
鉴于永庆坊区域公共开放空间不足,该地块作为区域内最后一块较大型地块,且是荔枝湾水系转弯处的重要节点,位置极佳,万科公司作为实施伙伴,伙伴计划各方建议充分考虑居民的期望和诉求,在此处建设集休闲、聚会、娱乐、艺术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既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又恢复当地居民乡愁记忆。
综合居民诉求、专家、部门意见以及专业管理要求,万科放弃了短期获利的商业开发方案,将该地块建设为景观商业广场和滨水休憩空间。
2025年5月,水边地块的吉祥广场与大地广场建成开放,为广州高密度的历史城区增加了4500多㎡的公共空间,将闲置多年的城市边角地“变废为宝”,变“消极空间”为“积极空间”,成为恩宁涌水尾与居民社区之间的“金角银边”。
为市民、游客提供滨水活动空间。
乡愁再现:“燕归情·明月映”的岭南记忆场所
根据“吉祥坊”“大地涌边”等历史地名,该项目两个广场分别命名为“吉祥广场”和“大地广场”。与旁边金声广场呼应,以广州游子的乡愁作为引线,在两个广场对岭南景观进行多种设计演绎。
落成航拍。
在与金声广场相连的小地块(吉祥广场),延续迭代金声广场的铺装设计,以“燕归广场”作为核心场景进行打造,结合了岭南花砖与“燕归情”的寓意,以黑白撞色的几何图案铺装将小型的公共广场空间进行统合,使其兼具艺术感与话题度,表达游子对于回归家乡的情感渴求。
吉祥广场与荔枝湾涌。
滨水空间“乐活水岸”,以阶梯座椅的形式加强游人与河涌的互动感。通过亲水平台、水上花舟、埠头树荫等营造,再现过去人们在水边生活的场景感。
毗邻居民区的大地块(大地广场)则更多保留居民生活的场景感,以“明月广场”和“流金公园”为中心,以“月是故乡明”的主题,结合夜间艺术灯光以及通过暖色调渐变模仿水流形态的铺装,打造一个既能容纳公共节庆活动,又能为本地街坊提供健身活动场所的林下空间。
大地广场航拍。
大地广场“明月广场”和“流金公园”主题夜灯铺装。
广场周边建筑质量较差,基础设施落后,荔湾区政府携万科为周边居民提升基础设施、加固维护建筑结构、修缮建筑外立面。政府召开共同缔造委员会听取住户需求和意见,企业采取入户征询—方案设计—方案征询—修改完善—委员会合议的沟通模式,确保每栋建筑改造能符合民意。
针对大地广场旁的联排传统建筑,有意保留建筑外立面历史痕迹,体现时代更迭;针对居民愿意改造的,对建筑进行外立面清洗和修缮提升;居民暂不愿意改造的,原貌保存,最终形成广场周边三个不同的建筑立面风格。
修缮居民房屋的外立面。
大地广场和吉祥广场项目最大的受益者是人民群众。该项目延续了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过程中对于公众参与的重视,放弃短期回报,从长期主义思考,为老城增加了4500多㎡的城市公共空间,激发社区和商业活力,增加居民幸福感与认同感,也带动了片区的房价上涨。
未来,两个广场也将通过集市活动,持续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在老街区的文化肌理、生活烟火与商业脉搏间勾勒出精妙平衡的共生画卷。
实践者说
广佛万科景观设计合伙人龚昊介绍:“这片用地的规划性质是商业用地,我们在开发过程中发现,周边居民和政府对于这片土地有更多的期待,所以我们也希望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植入更多的公共活动功能。通过共同缔造委员会,集齐了政府方、商户、企业方、当地居民及学界代表,大家在会议上各抒己见,最终达成一致。”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孙虎创新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陈静雯说,希望人们来到这里,能够感受到“团圆”“家乡”的感觉,因此在设计这个广场的时候,更多地考虑了在地文化,包括体现以前人们在水边生活的场景感。在河涌的端口衔接了两个广场,因为广场周边建筑有功能的不一样,设计了不一样的设计体验,吉祥广场周边商业为主,所以更多是留有弹性空间,给予商业运营;对于大地广场,周边90%都是居民,所以更多保留生活的场景感。
永庆坊周边居民霞姐谈道:“以前这里都是横街窄巷,通过永庆坊改造,建了一片广场,我们在这里小孩可以玩,老人家可以散步,我从家里能看到龙舟、花船,幸福感升了很多。”居民欧姨感慨道:“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改造前环境比较差,杂草丛生,改造后变化非常大,大家都点赞。晚上我喜欢出来走走,有灯光,附近有水,很多群众在这跳舞、打太极、唱歌、闲聊,都觉得这里好。”
游客雷小姐表示:“这里(如果建成)商业建筑的话可能挣钱快一点,但是因为永庆坊是文化地标,我认为还是做广场比较合适,游客游玩累了可以随时过来歇脚,居民也可来遛弯,社区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广场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而且视野比较开阔,采光也比较好。”
永庆坊吉祥广场、大地广场的项目实践,从商业开发到城市公共空间营造,生动诠释了城市更新是一个不断变化、持续演进、动态调适的过程,保护与发展、短期回报与长期价值是辩证统一的。一个项目短期收益可能不高,甚至暂时无法经济平衡,但拉长时间跨度,站在更大范围,从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从一个“点”的品质提升,通过产业培育、有效运营,成为市民、游客的打卡点,到触媒逐步带动整条街道乃至更大范围区域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互联网出圈的“流量”和“留量”提升,进而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得以彰显。
未来,伙伴计划将延续“政府+企业+居民+专业力量”的协作模式,多元共创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为超大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广州智慧、广州方案、广州实践。
南方+记者 李鹏程
通讯员 穗规资宣
免费股票配资开户,十倍杠杆股票,山西炒股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