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马利,英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陆军元帅,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的杰出指挥官之一,他的军事才能广受称赞。1944年,正是他领导着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并带领英军和加拿大军团一路横扫法国北部、比利时、荷兰及德国,直至1945年5月4日,他在吕讷堡荒原接受德国北方军的投降,标志着欧洲战场的结束。战后,蒙哥马利被封为子爵,并于1951年至1958年担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军队副司令,进一步巩固了他在国际军事领域的地位。
从政治立场来看,蒙哥马利是坚定的反共主义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他曾要求大量投降的德军士兵准备拿起武器,准备对抗即将崛起的苏联。这一立场在他战后的言论中显现得尤为明显,尤其是在他的回忆录中,他毫不掩饰地批评中国,认为:“在远东,如果各国担心外来侵略,那就应该是中国,而非俄国。”
然而,仅仅两年之后,蒙哥马利的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不仅开始向中国伸出橄榄枝,还亲自访问了这个曾经批评的国家,尤其是在1960年和1961年,期间他对中国的认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60年5月,蒙哥马利第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毅等中国领导人进行了深刻的交流,亲自听取了他们对国家发展现状的描述。
次年,蒙哥马利再次来访,进一步希望能透过自己独特的视角了解中国的“庐山真面目”。两次访华,他带来的只有两样东西——耳朵和眼睛。通过倾听和观察,他逐渐改变了对中国的原始看法,并在回忆录中对自己的偏见做出了修正,分享了他对中国的全新认识。
展开剩余79%最令蒙哥马利印象深刻的,是他与毛泽东的对话。毛泽东的谈吐与智慧深深吸引了他。不论话题多么严肃,毛泽东总能以一种别具韵味的方式表达出来,尤其是他对生命的深刻见解,令蒙哥马利为之一震。多年的军事生涯让蒙哥马利养成了倾听他人言辞的习惯,他通过这种方式汲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善于从中解读出谈话者的潜台词与隐情。
与毛泽东会面前,蒙哥马利曾心生疑虑。西方世界普遍将毛泽东塑造成一个冷酷无情的暴君,甚至认为他是个不惜残杀无辜的恶魔。为此,蒙哥马利曾向印度总理尼赫鲁请教。尼赫鲁在听完他的疑问后笑了笑,告诉他:“这些说法都不准确,毛泽东看起来像一位和蔼的老人,他自己经历过许多痛苦。”
虽然蒙哥马利曾通过西方的资料搜寻了解毛泽东,但始终未能形成明确的认知。直到他亲自走进毛泽东的庭院,第一次与毛泽东握手时,才真正感受到他与外界所传的形象截然不同。毛泽东的手,给人一种温和的感觉,软绵绵的,仿佛是女人的手。此时,蒙哥马利不得不抬头看向毛泽东,后者的黑眼睛深邃而睿智,透着一种摄人心魂的力量。毛泽东的第一句话,出乎蒙哥马利的预料,带着幽默感问道:
“你知道你现在和同一个‘侵略者’在谈话吗?在联合国,我们被扣上了‘侵略者’的帽子,你介意和‘侵略者’谈话吗?”
蒙哥马利自然知道,联合国曾谴责中国“侵略”朝鲜,而他自己也在回忆录中提及过这一点。却没想到,毛泽东会以如此风趣的语气提起此事。毛泽东的幽默让两人之间的隔阂瞬间消失,而第二次会谈时,二人就像是多年的老朋友,彼此毫无拘束,畅所欲言。
这种关系的迅速升温,或许正是因为两人身上有某种共通之处。蒙哥马利在回答别人对毛泽东“冷酷无情”的指责时,曾提到:“我想,如果毛泽东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是冷酷无情的,他永远不可能取得成功。从1921年开始的中国历史中,我们就能看到这一点。一个伟大事业的背后,总有无数的反对声音。”
在西方语境中,“冷酷无情”常常意味着坚定的目标感和果断的行动,尤其是在面对障碍时毫不妥协。而蒙哥马利本人在军事生涯中,也曾多次表现出这种不容忍失败的态度。
蒙哥马利与毛泽东的对话涉及广泛,涵盖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甚至包括中国人民每周休息一天等日常问题。他特别关心新中国成立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于是向毛泽东请教。毛泽东的回答简明而深刻:“共产党缺乏处理这些问题的经验,国家经历了多年的战乱,造成了千疮百孔。我们必须解决工业与农业的问题,但这方面的经验不足,因此犯了很多错误。”
蒙哥马利意识到毛泽东并非只是在理论上思考问题,而是非常清楚实际情况的复杂性。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在权力下放和集中控制之间,你们是否考虑过适当放松一些,将权力下放给省长和地方党委书记呢?”
毛泽东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显然对蒙哥马利提出的问题产生了兴趣。显然,这位军事家不仅对中国有深入了解,还能够敏锐地抓住一些关键的政治问题。毛泽东回答道:“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控制必须非常严格,那时食品和必需品都非常匮乏,没有其他选择。后来形势稍有好转,我们试图放松一些控制,但随着经验不足和连续三年歉收的问题,我们又不得不加强集中控制。”
“主席,您是否认为已经找到了集中控制和权力下放之间的平衡点?”蒙哥马利追问道。
“基本上找到了。”毛泽东平静地回答。
关于人口出生和死亡率的问题,毛泽东与蒙哥马利分享了一个有趣的观点:“50年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而现在超过了50岁。现代医学的发展,破坏了自然的出生与死亡平衡。”他还谈到,刚刚取得政权时曾经提出节育措施,但随着农业产量的提高,逐渐放弃了这一政策。
在计划生育问题上,蒙哥马利幽默地回应道:“中国让人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蒙哥马利深刻感受到,中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崛起是不可避免的,他严肃地说:“中国的力量在未来将成为全球巨大的影响力,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将会如何?中国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哦,显然你认为中国会向外侵略。”毛泽东笑着反问。
“我不愿意这样设想,但历史的教训是,当一个国家强大时,总会有扩张的冲动,尤其是领土的争夺。”蒙哥马利补充道。
毛泽东则回答道:“你以为中国会向外侵略,是因为你没有真正了解我们。中国深受外国侵略与剥削,我们只是希望别人不要干涉我们的内政。”
蒙哥马利听得入神。毛泽东的回答让他感到震撼,但他仍然坚持认为,中国应该走出“闭门”的状态,才能更好地与世界接轨。毛泽东则回应:“西方人去到哪里,哪里就道德败坏。”这番话让蒙哥马利感到一丝难过,因为他深知西方的道德水准。但他仍坚持认为,“闭门”政策不利于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甚至对中国自身的发展也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发布于:天津市免费股票配资开户,十倍杠杆股票,山西炒股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