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自高祖李渊开国以来,气象雄浑,声势远超隋末群雄。李渊父子在待人接物上往往以宽厚仁义为本,只要地方豪强不是死拼顽抗之辈,便大多能得到善终,甚至被接入长安,以宾客之礼厚待。正因如此,李唐王朝仅用七年时间,便完成了扫平诸雄、统一天下的宏图伟业。然而,在这宽和政策之下,却有一位降主命运格外悲凉。他并非被迫投降后得到优容,反而在投诚不久后便被李渊下令斩首,这人就是西梁之后、隋末割据一方的萧铣。他的死,成为唐初最令人唏嘘的一桩往事。
萧铣出身极其高贵,他是西梁开国之君萧詧的曾孙,而萧詧则是梁武帝萧衍的嫡孙。昔日侯景之乱,梁室中衰,萧詧依靠西魏权臣宇文泰之力才得以建国于江陵。萧铣的家族虽显赫,却因祖父萧岩的背叛而蒙羞。萧岩早年投靠南陈,后被隋文帝诛杀。萧铣年少孤贫,却以勤俭孝顺闻名乡里。及至隋炀帝登基,他因堂姐是皇后而得以出仕,官至罗川县令。隋末大乱之际,地方豪杰推举他为首,理由是他身具梁武帝血脉,又宽仁有度,正合众望。萧铣也因对隋室怀恨已久,欣然接受,开始了他短暂而波澜壮阔的称帝之路。
展开剩余73%起初,他仅以“梁公”自居,恢复梁室旧制,改用梁朝服色,广布号召。各地义军纷纷归附,沈柳生、董景珍等人相继投奔。他虽因部将互相残杀一度动摇,但很快稳住局势,自称梁王,并在隋炀帝死后直接称帝,立国号梁,建元“凤鸣”。在最强盛的时候,他势力遍及三峡、岭南,兵马号称四十余万,几乎可与天下群雄分庭抗礼。
然而,萧铣虽然拥兵自重,却未能妥善驾驭手下。他性情宽厚,但治国驭下却多有反复:一方面赏罚失衡,先是宽纵功臣,后又因猜忌频频诛戮;另一方面,他解除将领兵权以防骄恣,却反而离心四起。董景珍之死、张绣之诛,使得梁国的将士人人自危,叛唐者接连不断。大唐则乘势而入,李孝恭、李靖等名将率兵四路齐下,步步紧逼。面对唐军的强大攻势,萧铣已失去号召人心的能力,只能退守江陵。
在唐军重围之下,萧铣知大势已去。他劝诫群臣,不愿因己一人而让百姓遭涂炭,遂主动出降。降唐之日,他素衣步行,告祭祖庙,痛哭辞庙,然后前往唐营,恳求“唯阿铣当死,百姓无辜”。这一举动,颇得人心。然而,他被押往长安后,仍然言辞倔强,甚至以田横自比,表示虽败犹不屈。唐高祖李渊见其态度桀骜,担心他南方余党仍有巨大号召力,倘若不除,恐再掀风浪。于是,最终还是下令将其斩于长安市。萧铣年仅三十九岁,起兵五年便以如此方式收场。
表面上看,李渊是因萧铣不肯屈服而震怒,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萧铣在南方拥有极高的威望。只要他尚在人世,哪怕身在囚笼,也可能成为反唐势力的旗帜。对于急于扫清天下的李渊而言,这样的潜在隐患无论如何都无法容忍。纵然萧瑀在朝为宠臣,李渊仍毅然决然,斩草除根。萧铣之死,既是个人悲剧,也是乱世权谋的必然。
这段历史让人唏嘘:萧铣虽未能守住基业,却始终不愿彻底屈膝。他的桀骜与不屈,换来的是唐高祖的忌惮与杀机。也正因如此,他成为南北动荡年代最具悲情色彩的帝王之一。
发布于:天津市免费股票配资开户,十倍杠杆股票,山西炒股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